close

透過中國連結東南亞,再連結歐美 

 

遠見雜誌20102月號 284   作者:文/彭漣漪 

若說哪些產業是台灣製造業外移最少的?精密機械鐵定是其中之一,仍在中部地區擁有完整的產業群聚。 

但友嘉則採取了完全相反的策略,大規模在海外布點、購併,目前旗下有55家公司,台灣15家(含祥裕、友銓兩家上櫃公司)、中國18家。友佳(和「嘉」字諧音)國際控股在香港上市,另外在歐、美、日、韓都有公司,友佳國際今年3月將返台上市。

 成立20年,友嘉工具機事業部第一年營收只有130萬新台幣,到2009年工具機事業群已成長到112億,成為台灣最大、世界排名第8的工具機業者。 

面對東協與中國整合成單一市場,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最近在忙幾件大事。 

單單200912月一個月內,友嘉在中國又多了三家與國外新合資公司。另外就是計畫在南寧設廠。 

過去友嘉出口都是從台灣,「我尚未啟動從中國出口的動作,因為會打到台灣自己的母廠,但未來一定得從南寧出口到東南亞,再到歐洲,」朱志洋說明,理由是考量未來運輸、運費、通關手續等問題,這樣走已經成為最方便的路徑。 

這讓友嘉台灣母廠出口部分,已有被排擠的感覺。東協加一自由貿易區內,彼此間機械產品的關稅從7%降到逼近零;而台灣機械出口到這裡適用的平均稅率仍是8%,叫台灣廠怎麼競爭?

 朱志洋在意的還不只關稅,還有時間。「東協之間產品通關只要兩天,台灣要等一個星期,」客戶生產急著要用機器,每分每秒都得算錢。 

中國是廠商也是客戶台灣無法自外於供需鏈    

市場轉移是另個影響友嘉布局的原因,中國已成為機械業的主要製造及消費市場。 

中國2008年機械業年產值是3600億美元,排名世界第3;同年消費金額是3300億美元,排名第22009年應該會成為世界最大消費國。 

因此和中國合作,成為友嘉不得不做的選擇。友嘉過去和歐、日廠商談合資很快,和中國業者因處於直接競爭狀態,是不太合作的。 

但未來合資是必走之路,畢竟中國占全球工具機三成以上,不做?市場就會缺一大塊。因此2009年才啟動多個合資計畫。 

友嘉浙江江東廠面積為20萬坪,「走路繞廠的外圍就要花一個小時,夠友嘉未來1020年發展,」朱志洋指出,台灣廠商的廠房頂多30005000坪之間。 

友嘉在中國的營運中心杭州友佳廠,也是杭州的大型外資廠,杭州市政府在規劃地鐵站時,特地變動原本規劃,挪移了700公尺,挪到友佳工廠門口;公車站名也取做「友佳」,可見友嘉的影響力。

 東協加一後,中國企業對台灣威脅愈來愈大。日本出口工具機到中國的金額最高,德國第2,台灣第3。原本大陸當地新設或擴廠企業從台灣進口可以免關稅、免增值稅,應該最有競爭力,但從2008年起,中國關稅課10%,加值稅課17%,讓台灣業者成本加三成。

 同一種工具機售價,德國賣10萬美元,日本賣8萬,台灣原本賣6萬,但加了這些新成本後變成7.8萬,比起中國企業同級產品貴很多,對台灣非常不利,讓台灣業者一夕失去競爭力。 

營收過半來自中國的友嘉,理論上不必像只在台灣投資的同業那麼擔心,但他也擔心台灣集體競爭力。「我是台灣廠商,無法置身事外,孤掌難鳴,怕台灣產業太弱,」朱志洋說。 

東協加一,友嘉替自己高興,但替台灣擔心。 

朋友打造的新通路。包括運動衣物、配件、鞋類專賣店,NikeAdidasPuma等國外的兒童運動衣物配件都放在同一間店中銷售。

 2008年,Open for kids創造了4億新台幣營收。麗嬰房目前正想將這個模式引進中國。王國城形容,「中國就好像一塊披薩,變得愈來愈大、又愈變愈厚。」東南亞市場可以慢慢養,台灣就做研發先鋒。這正是麗嬰房面對中國加一的新思惟。

「我們還沒去大陸,有人說太慢,但我不覺得。大陸還有黃金20年可以做,一級城市開完了,就到二級、三級、四級城市開,」在羅榮岳的規劃中,速度可能是:一年開500家店,10年後就會有5000家店。說來有點誇張,但好像也不是不可能。

 東協加一啟動,對台灣眾多中小企業也是件大事,在這個贏者圈內的廠商,開心享受新的優惠;不在這個贏者圈內的,則正傷透腦筋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金走廊黃金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